Login
Username:

Password:

Remember me



Lost Password?

Register now!
Factory Guide
Sitemap
NEWS : 深度漫游‧休閒生活學 從時光中走來,醞釀大溪老茶廠百年回甘滋味!
Posted by service on 2014/5/10 19:54:42 (8075 reads)

「茶」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飲料,不論是早餐的那杯奶茶,或下午時間搭配點心的紅茶,還是餐後來杯去油解膩的綠茶,在我們沒有注意到的時候,茶早就比我們想像的更加深入生活。這個4月,我們邀請擅長休閒風格的「觀林設計黃傳林總監擔任品味總編輯,帶我們從食衣住行育樂等各方面出發,寓探索於休閒,深入日常生活的小事,從中挖掘我們不曾注意過的細節。

靜心‧品茶‧韻長

陶淵明寫《桃花源記》,點明進入秘境得先「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重點在那「忘」與「忽」,前者使人失去時間感、失去方向感,正當不知究竟追尋何物時,那滿山遍開的桃花林就忽焉在眼前,引起強烈的驚喜。位在茶山旁的大溪老茶廠宛如陶淵明描寫的世外桃源,得先經過舟車與探尋,方能訪得秘境。這棟白牆斜頂的挑高兩層樓建築,看起來樸素,卻隱約帶著一些典雅,採用中軸旋轉的玻璃大門,引領人們向內而去,寬廣的空間有種怡然自得的寧靜。

大溪老茶廠的工作人員不急著介紹建築特色,而是先領黃總監進入後方的茶室,送上一壺蜜香紅茶,讓我們坐下來靜靜心,好好品一杯茶。澄橘色的茶湯飄散著蜜香,不澀不苦反而有股回甘的餘韻在喉間,熱燙得恰到好處的溫度,啜入口中的茶湯,讓人彷彿由內而外都被整理妥貼。

茶室旁立著一個大金屬盆,底下燒著木碳,將鐵壺中的熱水維持在滾而不沸,是沖茶最適當的溫度,第二壺的茶湯色澤略深,呈現一種成熟櫻桃般的酒紅色,入口帶著木質香氣,令人驚訝的是這清雅的茶湯居然是潽洱茶。許多人不敢嘗試也不喜歡潽洱茶,就是因為他有一種陳舊的霉味,大溪老茶廠所屬「台灣農林」的劉副總告訴我們,只有製作過程添加非天然物,或是過於潮濕以至於茶葉過度發酵,才會產生嗆鼻的霉味。但是潽洱茶的味道的確比較濃烈特殊,正如同威士忌需要在橡木桶中陳年,才有獨到的香氣,潽洱茶之所以特別,也是因為在製作過程中經過了「渥堆」這道運用菌種發酵的熟成手續,使得正規製造的潽洱茶散發出木質香或草香氣。一杯清甜的蜜香紅茶撫平了我們的匆促,再一杯潽洱茶理順了譟動的心。

▲品茶和品酒的道理相似,首先觀察茶湯色澤,接著運用嗅覺品味香氣,最後含進口中稍微用舌頭「漱」一下,讓味蕾充分感受茶湯的味道,並感受從喉間湧上的回甘。

▲「台灣農林」的劉副總告訴我們,潽洱茶是需要「呼吸」的茶葉,開封後可以掰碎儲存在陶罐中,或是存放在乾淨通風的層架上。

台、日、英三國混血兒,綠建築的先驅

1899年日商來到大溪成立了製茶外銷工廠,1926年更名為大溪老茶廠,在1956年被無情的大火燒得面目全非,現在我們看到的茶廠建築,是原址重建的新廠,新廠保留了舊廠大部分的建築特色,僅將規模略為精簡,讓整體建築群的規劃更加完善。當時還特別將舊廠的部分材料運用在新廠中,形成了特殊的新舊混合風格。在日據時期,茶葉被稱為「黑金」,做為知名品牌「日東紅茶」的原葉產地,大溪老茶廠可說是日夜不停的製茶,一年可產高達600英噸(相當於60多萬公斤)的茶葉,再加上其他種類的茶,一年的產值相當驚人!

有鑑於要產出高品質的茶葉,必須要有高品質的環境,製茶講究通風、乾燥、清潔三大要點,每個細部的設計,幾乎都是為了達到這三個目的而進行。例如茶農們稱重繳完茶租後,得先在一樓入口把腳洗乾淨,才能踏著水泥階梯上二樓萎凋室。「萎凋」是製茶的第一步,將摘下來的茶葉平鋪以使多餘的水份蒸發,讓茶葉變得柔軟便於揉捻,更可以帶走茶葉中的草青味,這個步驟需要良好的空氣對流,所以可以看到房子兩側全是中軸式的窗戶,可以依照風向改變窗戶角度,取得最大的進氣量。另外房子前後各有四個風扇,將帶有水份的空氣排出去,促使乾燥空氣進入室內,提高萎凋的速度。

除了可調整角度的中軸窗戶外,還利用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的對流原理,將樓下乾燥機產生的熱氣透過天井,導引進萎凋室,天井由木格窗所包圍,可以由製茶師傅控制調整萎凋時所需的熱氣,利用簡單的原理將熱空氣運用得淋漓盡致。

▲完成萎凋的茶葉只要將萎凋架斜拉下來,就可以直接落在容易清潔保養的水泥地面上,集中後送到樓下繼續製茶流程。

▲為了減少人力的消耗,和維持茶葉的潔淨,萎凋後的茶葉統一從套了布袋的投茶孔「溜」到一樓的製茶機器。

▲萎凋室由縱橫交錯的151根木頭所構成的屋頂衍架,使用傳統木工卡榫工藝建成,雖然重建時由於缺乏專業人力操作,而採用金屬加強,仍不損其力學之美。

▲早年機器運作採用重油做為燃料,排放的黑煙及氣味怕會影響茶葉的香氣,所以特別將煙囪設置在屋外,再用導引管將熱氣引進室內。

▲一樓陳列著可以算是古董的傑克遜式揉捻機,茶葉從投茶孔落下後,便在這裡進行揉捻,其所揉出的長條狀茶葉,是傳統紅茶的註冊商標。從圖中可以看到地面及機器的底座採用磨石子材質,這種材質除了容易清潔之外,在當時也是一種少見而昂貴的建築方式,顯示出大溪老茶廠的外銷實力。

作家陳玉慧寫一名製茶女子的小說《幸福之葉》中有這麼一段話,「茶葉死了會復生,死去活來,香味就出來了」,在大溪老茶廠,製茶的師傅也說「茶葉一開始的香氣太奔放,豔得讓人受不了,反而不吸引人,但是將茶葉靜止一陣,他會慢慢睡著,將香味收斂起來,下一次醒來的味道就多了一種深度。一睡一醒、一睡一醒,有經驗的茶師傅才知道該在什麼時候定住茶香,不再讓他沉睡下去。」

製作完成的茶葉,等級不同價錢也不同,從老照片中可以看到,當年品評茶葉的茶博士,必定是一身白襯衫、白西褲搭配白皮鞋,專業的形象與權威不容挑戰,其敏感俐落的味蕾,可說是一種天生的才能。大溪老茶廠特別在入口處擺設了當年茶博士品茶時的道具與陣仗,供人們體驗及遙想台灣茶葉的黃金年代。

走進時光的感動中

來到大溪老茶廠除了建築本身的可看性,及深入了解製茶過程的樂趣之外,也別忘了一一細數認識茶廠的歷史,透過文物與照片的陳列展覽,帶領參觀者走入時光隧道,回去看茶廠最風光的時候,製茶的女工身穿漂亮的圓裙洋裝,因為常有外賓來參觀,儀容必須體面。看數十年來茶廠的興起與衰落與轉型,盼望能夠再為製茶產業打開一條康莊大道。看許多茶農和製茶師傅的辛苦與堅持,了解那一小口的茶水,是經過多少人的努力才得以甘甜。

▲難得一見的舊式配電盤,引起黃總監濃濃的興趣。

▲大溪老茶廠舊名角板山工場,是當年的外銷主力之一。

▲看著各地茶廠的老照片,細數台灣製茶業的風光年代。

▲日治時期的三層梧桐木保險箱,其堅固程度絲毫不輸現代產品,不忍心破壞這個歷史悠久的古董保險箱,所以就讓箱內的秘密繼續塵封吧。

▲為了搭配茶廠的懷舊風格,特地找來了有年代的鐵椅,讓參觀者在觀賞茶廠影片時,更有時光逝去的感受。

最後回到茶室前的這一方水池,以白色系為主的大溪老茶廠,在晴朗藍天的襯托之下,有種明亮皎潔的氣質,但是最美的時刻卻是微雨,當天地都緘默,人們正好和自己對話。打造出大溪老茶廠沉穩寧靜的氣氛,建築中隨處可見的各種藍色功不可沒,例如窗框採用的大溪藍、貨架上的孔雀藍、以及青藍色的牆面和水藍色的畫作,各色深淺的藍,讓觀者放鬆下來,徜徉在這個寫意的環境中。

品味總編輯的話:明亮、通風,充滿智慧的綠建築

黃總監對於大溪老茶廠在數十年前便已有成熟的綠建築概念大加讚賞,「整體建築不論在採光或通風都很用心,在當年缺乏機械技術的時代,能夠這樣善用氣流的特性,實在很不簡單。特別是茶葉存放室,為了不讓茶葉變質所以是個不透光的密閉空間,但是又要兼顧通風,不能讓茶葉受潮,所以在牆面不會被太陽直曬的地方,上下各開通氣孔,來解決避免日曬和通風的問題,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小動作,卻很有效。」

「另外整體空間雖然是呈現工廠原貌的LOFT風格,但是由天花板垂下的紅色電線及昏黃燈泡,將參觀者的視線緊緊抓住聚焦,因為有了這兩種暖色的點綴,使得整體氣氛不會過於冷調,是畫龍點睛的一筆!」

以茶開始的旅程,也以茶做為終站,當我們了解大溪老茶廠的歷史和過往,再回到茶室中輕啜一口茶,便覺得那滋味更加醇厚。如今的茶廠,已不再是單純製茶外銷的工廠,更多了一份人文和知性的底蘊,如同製茶時必須讓茶葉沉眠又復甦,經過祝融及沉潛期的大溪老茶廠,更散發出迷人而醇厚的甘甜,等待人們的造訪。

觀林空間設計

FB:觀林空間設計室內設計休閒風

Blog:kldesign.pixnet.net/blog

官網:www.kldesign.com.tw

E-mail:kldesign@kldesign.com.tw

電話:02-2545-3838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三段130巷18弄24號

大溪老茶廠

FB:大溪老茶廠

官網:http://www.daxitea.com/en/

營業時間:週一〜週五10:00〜17:00,週六〜週日10:00〜17:30

電話:03-3825089

地址:桃園縣大溪鎮新峰里1鄰復興路2段732巷80號

【撰文:徐婉蓉/攝影:蔡鴻民/協力:大溪老茶廠】

全文摘自:http://www.searchouse.net/op/commentary?id=260